名称:MX51850.河上公注-《老子道德经.上下卷》古本(73单页) PDF电子版下载

类别:国学-易学类/道学精华

可下载数:1册

文件大小:74M

文件类型:PDF

文件编号:MX51850

资源简介:

一、道经部分

 

  1. 《老子道德经序》:阐述了老子之道的玄妙,认为老子之道是天地之根,道德之源,其书应被重视和推行,以达到会通道德、富润中藏的境界。
  2. 《老子道德经篇目》:列出了道经的各篇章名,包括体道第一、养身第二、安民第三、无源第四、虚用第五等。
  3. 具体章节内容
    • 体道第一:解释了道的玄妙和不可名状,以及 “常道” 和 “非常道” 的区别,强调了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的观点。
    • 养身第二:指出美与恶、善与不善是相对的,圣人应行不言之教,使民心不乱,不尚贤,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
    • 安民第三:阐述了不尚贤、不贵难得之货等措施对安民的重要性,以及圣人之治的无为而治的特点。
    • 无源第四:强调了道的虚无和清静,以及圣人的无为而治,使百姓自然归化。
    • 虚用第五:论述了道的虚无和柔弱的作用,以及圣人的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
    • 成象第六:说明了道的形象和作用,以及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。
    • 韬光第十:讲述了圣人不自生,故能长生,以及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的观点。
    • 易性第八:强调了知常曰明,以及复归於婴儿、复归於无极、复归於朴的重要性。
    • 运夷第九:阐述了道的夷、希、微的特点,以及圣人的保此道者不欲盈的态度。
    • 能为第十:论述了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点,以及圣人的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的做法。
    • 无用第十:强调了道的虚空和无用之用的重要性,以及圣人的处无为之事的道理。
    • 检欲第十二:讲述了去甚、去奢、去泰的重要性,以及圣人的为腹不为目的观点。
    • 厌耻第十三:阐述了道的无名朴的特点,以及圣人的处其厚不处其薄,处其实不处其华的做法。
    • 赞元第十四:强调了道的玄德的重要性,以及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观点。
    • 显德第十五:讲述了道的深远和微妙,以及圣人的深不可识的特点。
    • 归根第十六:强调了致虚极,守静笃的重要性,以及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的道理。
    • 淳风第十七:讲述了道的普弘和天下的归化,以及圣人的处无为之事的做法。
    • 俗薄第十八:阐述了道的衰微和仁义礼智的出现,以及圣人的处其厚不处其薄的做法。
    • 还淳第十九:强调了绝圣弃智、绝仁弃义、绝巧弃利的重要性,以及圣人的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的观点。
    • 异俗第二十:讲述了圣人的与众不同,以及众人的熙熙攘攘和圣人的独泊宁静。
    • 虚心第二十:强调了圣人的虚心和无我的特点,以及众人的昭昭和圣人的昏昏。
    • 益谦第二十二:强调了曲则全,枉则直的道理,以及圣人的不自伐、不自矜的品质。
    • 虚无第二十三:阐述了道的虚无和自然的特点,以及希言自然的道理。
    • 苦恩第二十四:讲述了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的道理,以及自见、自是、自伐、自矜的危害。
    • 守道第五十九:强调了治人事天莫若啬的重要性,以及重积德则无不克的道理。
    • 居位第六十:阐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,以及以道莅天下的重要性。
    • 淳德第六十五:强调了古之善为道者的特点,以及以智治国的危害。
    • 玄德第五十六:讲述了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的道理,以及挫锐解纷,和光同尘的重要性。
    • 归元第五十二:强调了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的道理,以及既知其子,复守其母的重要性。
    • 益证第五十三:讲述了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的重要性,以及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的危害。
    • 玄符第五十五:强调了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的重要性,以及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的道理。
    • 顺化第五十八:阐述了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,以及圣人的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的品质。
    • 修观第五十四:讲述了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的道理,以及子孙以祭祀不辍的重要性。
    • 成象第六:强调了道的形象和作用,以及圣人的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。
    • 韬光第十:讲述了圣人不自生,故能长生,以及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的观点。
    • 易性第八:强调了知常曰明,以及复归於婴儿、复归於无极、复归於朴的重要性。
    • 运夷第九:阐述了道的夷、希、微的特点,以及圣人的保此道者不欲盈的态度。
    • 能为第十:论述了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点,以及圣人的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的做法。
    • 无用第十:强调了道的虚空和无用之用的重要性,以及圣人的处无为之事的道理。
    • 检欲第十二:讲述了去甚、去奢、去泰的重要性,以及圣人的为腹不为目的观点。
    • 厌耻第十三:阐述了道的无名朴的特点,以及圣人的处其厚不处其薄,处其实不处其华的做法。
    • 赞元第十四:强调了道的玄德的重要性,以及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观点。
    • 显德第十五:讲述了道的深远和微妙,以及圣人的深不可识的特点。
    • 归根第十六:强调了致虚极,守静笃的重要性,以及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的道理。
    • 淳风第十七:讲述了道的普弘和天下的归化,以及圣人的处无为之事的做法。
    • 俗薄第十八:阐述了道的衰微和仁义礼智的出现,以及圣人的处其厚不处其薄的做法。
    • 还淳第十九:强调了绝圣弃智、绝仁弃义、绝巧弃利的重要性,以及圣人的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的观点。
    • 异俗第二十:讲述了圣人的与众不同,以及众人的熙熙攘攘和圣人的独泊宁静。
    • 虚心第二十:强调了圣人的虚心和无我的特点,以及众人的昭昭和圣人的昏昏。
    • 益谦第二十二:强调了曲则全,枉则直的道理,以及圣人的不自伐、不自矜的品质。
    • 虚无第二十三:阐述了道的虚无和自然的特点,以及希言自然的道理。
    • 苦恩第二十四:讲述了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的道理,以及自见、自是、自伐、自矜的危害。
    • 守微第六十四:强调了圣人的无为而治,以及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的道理。
    • 淳德第六十五:强调了古之善为道者的特点,以及以智治国的危害。
    • 玄德第五十六:讲述了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的道理,以及挫锐解纷,和光同尘的重要性。
    • 归元第五十二:强调了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的道理,以及既知其子,复守其母的重要性。
    • 益证第五十三:讲述了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的重要性,以及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的危害。
    • 玄符第五十五:强调了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的重要性,以及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的道理。
    • 顺化第五十八:阐述了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,以及圣人的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的品质。
    • 修观第五十四:讲述了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的道理,以及子孙以祭祀不辍的重要性。

 

二、德经部分

 

  1. 《老子德经卷下》:开始对德经进行阐述,包括上德不德、下德不失德等观点,强调了德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层次的德的表现。
  2. 具体章节内容
    • 论德第三十八:阐述了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义、上礼的区别,以及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的演变过程。
    • 法本第三十九:强调了昔之得一者的重要性,以及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的道理。
    • 去用第四十:阐述了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的道理,以及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的观点。
    • 同异第四十一:讲述了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的不同反应,以及道隐无名的特点。
    • 道化第四十二:强调了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的道理,以及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的观点。
    • 偏用第四十三:阐述了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,以及无有入无间的观点。
    • 立戒第四十四:讲述了名与身孰亲,身与货孰多,得与亡孰病的思考,以及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的重要性。
    • 洪德第四十五:阐述了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的道理,以及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的观点。
    • 俭武第三十:强调了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的道理,以及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,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的观点。
    • 偃武第三十一:阐述了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的观点,以及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的道理。
    • 圣德第三十二:强调了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的道理,以及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的观点。
    • 辩德第三十三:阐述了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的道理,以及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的观点。
    • 任成第三十四:强调了大道汜兮,其可左右的道理,以及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名有,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观点。
    • 仁德第三十五:阐述了执大象,天下往的道理,以及往而不害,安平太的观点。
    • 微明第三十六:阐述了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的道理,以及柔弱胜刚强的观点。
    • 为政第三十七:强调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,以及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的观点。
    • 论德第三十八:阐述了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的道理,以及上德无为而无以为,下德为之而有以为的观点。
    • 法本第三十九:强调了昔之得一者的重要性,以及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的道理。
    • 去用第四十:阐述了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的道理,以及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的观点。
    • 同异第四十一:讲述了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的不同反应,以及道隐无名的特点。
    • 道化第四十二:强调了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的道理,以及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的观点。
    • 偏用第四十三:阐述了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,以及无有入无间的观点。
    • 立戒第四十四:讲述了名与身孰亲,身与货孰多,得与亡孰病的思考,以及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的重要性。
    • 洪德第四十五:阐述了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的道理,以及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的观点。
    • 俭武第三十:强调了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的道理,以及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,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的观点。
    • 偃武第三十一:阐述了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的观点,以及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的道理。
    • 圣德第三十二:强调了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的道理,以及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的观点。
    • 辩德第三十三:阐述了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的道理,以及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的观点。
    • 任成第三十四:强调了大道汜兮,其可左右的道理,以及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名有,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观点。
    • 仁德第三十五:阐述了执大象,天下往的道理,以及往而不害,安平太的观点。
    • 微明第三十六:阐述了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的道理,以及柔弱胜刚强的观点。
    • 为政第三十七:强调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,以及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的观点。
总体而言,《老子道德经》强调了道的玄妙和德的重要性,主张无为而治、顺应自然、少私寡欲、知足知止等观点,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服务说明:
(1)、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,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;
(2)、金豆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,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,并非购买文件费用(1元=1金豆);
(3)、如遇百度网盘分享链接失效,可以在链接显示下方提交工单,管理员都会及时处理的或将资料发送至您提交的邮箱;
(4)、在您未收到文件之前,可以联系客服微信:moxuanguji 进行退款;
(5)、不用担心不给资料,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,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!放心!

温馨提示:部分玄学、武术、医学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,仅供参考!

以上内容由网站用户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!联系微信:moxuanguji